康复热线:0754-85633338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康复医学>踝及足部筋伤
跟 痛 症

    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疾病的总称,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诸病源候论》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肾气不足可引起腰脚痛。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从解剖上看,足跟下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皮肤,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又称脂肪垫。在脂肪垫与跟骨之间有滑膜囊存在,足底腱膜及趾短屈肌阳着于跟骨内侧结节前方,而跟腱呈扇状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方。此外,足的纵弓是由跟、距、舟骨及第1楔骨和第1跖骨组成,而维持纵弓的足底腱膜,起自跟骨结节,向前伸展沿跖骨底面附着于5个足趾的脂肪垫上,再止于趾骨骨膜上。它们的关系有如弓与弦,在正常步态中要承受跖趾关节背屈、趾短屈肌收缩、体重下压之力,且均将集中于跟骨结节上。上述的各种解剖结构和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机体素质的下降,长期慢性的劳损,以及某些持久的站立,行走的刺激,均可发生跟骨周围的痛症。

 跟痛症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三类:①跟后痛,主要有跟腱滑膜囊炎(见第七章第四节)、跟腱止点撕裂伤,痹证性跟痛症。⑧跟下痛,主要有足底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肾虚性跟痛症。⑨跟骨病,如跟骨骨骺炎、跟骨骨髓炎、骨结核,偶尔也有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所致,但跟骨病不属于筋伤学范围,

 

    跟腱止点撕裂伤

    跟腱即为小腿三头肌腱,约起始于小腿中、下l/3部,呈扇状牢固地止于跟骨结节的后上方,长约15cm。主要功能是使足跖屈,并是人体行走、跑跳的主要肌力传导结构;腱的外周有一鞘膜包裹,增加了跟腱的滑动灵活性。

    [病因病机l

    跟腱止点的撕裂伤主要是间接暴力所致,多由于小腿三头肌的反复收缩,造成跟腱附着处过度疲劳而发生撕裂伤,致使局部充生充血、水肿、变性、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有反复跟部损伤的病史,足后跟处疼痛,肿胀,压痛,足尖着地无力,足跖屈抗阻力减弱。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常无异常表现。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早期可采用理顺肌筋的手法,以利于撕裂的跟腱生长,中、后期可采用按、捻、拍等手法,以解肤粘连,恢复功能。

    (二)固定治疗

    早期为利于损伤的修复可适当制动,如在手法理顺肌筋后采用夹板外固定1-2周,或卧床休息。后期町逐步加大活动量,以恢复肢体功能。

    (三)药物治疗

    1. 内服药

    2.外用药

    (四)其他疗法

    1. 理疗

2.局部封闭疗法

 

痹证性跟痛症

痹证性跟痛症是一种原因不十分明确的跟部疼痛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

 [病因病机]无明显外伤史及其他器质性原因,有些患者可有关节痛或发热等病史。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跟部肿胀、疼痛,皮肤色红,皮温稍高,跟骨部压痛,活动稍有跛行,跟部受力时疼痛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可能有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三)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表现,后期可有跟部骨质增生征象. [辨证论治] (一)药物治疗

    l  内服药  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着疼痛较重者,可加用制川乌、蜈蚣、红花,寒邪偏重者,可加用附子、干姜,湿邪偏重者,可加防己、苍术,正气未虚者,可酌减白芍、地黄、人参等药。

    2.外用药  偏于风寒者,可选用骨科外洗二方,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偏于热痹者,可选用骨科外洗一方,以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平常可用活血酒外擦患处,每日3—5次。外用药膏可选损伤风湿膏外敷,以祛风湿、行气血、消肿痛。

    (二)其他疗法

    1.红外线灯局部照射

2.短波热透疗法

 

跟骨骨骺炎

    跟骨骨骺炎又称跟骨粗隆骨骺无菌性坏死,或称跟骨骨凸炎,亦称塞维尔(sever)病或 haglund病。好发于8一13岁儿童,男孩多见。因跟骨后方的二级骨化中心在5—7岁时出现,13—14岁后逐渐闭合,故本病只发生在生长期的儿童。

    [病因病机]

    跟骨骨骺部既是跟腱、足底腱膜和足内在肌的附着处,又是负重点,同时承受着双向牵拉力和体重的直线压力,足弓过高和爱好运动的儿童易患本病。病理改变是跟骨骨骺骨化异常,骨突有缺血性坏死,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态不规则,密度增高,有时可见碎裂。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外伤史不明显。跟骨后下方疼痛及压痛,有轻度肿胀,常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发生,休息后好转。有时晨起疼痛,行走后好转,而行走过多时疼痛反而加剧。跛行,足背屈时疼痛加重,并可沿跟腱区扩散,运动后症状加重。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可显示跟骨骨骺小而扁平,外形不规则,骨化不全或有硬化、碎裂现象。

    [辨证论治]

    (一)固定治疗

    一经确诊,症状较轻者可卧床休息。症状较重但又不易保持安卧者,可用石膏托固定2-4周,解除固定后仍可配合其他治疗。

     (二)药物治疗

    1. 内服药

    2.外用药

    (三)其他疗法

    1. 自疗  一般认为当患儿长到跟骨骨骺发育成熟时,症状多数得以自行消失。为了减轻跟腱紧张,可将鞋后跟部垫高行走,并避免跟骨后部受压。

2.局部封闭疗法

 

  足底腱膜炎

   足底腱膜起自跟骨结节,沿足底面向前伸展而附着于5个足趾的脂肪垫上,再止于趾骨骨膜,其作用是维持足纵弓的关系和参与跖屈肌腱的活动。足底腱膜炎多指发生于足底腱膜在跟骨结节起始部的无菌性炎症。

    [病因病机]

    大多由于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从事奔跑、跳跃等运动,或属扁平足,以致足底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跟骨附着处产生充血性渗出和钙化性改变。

    [诊断1

    (一)临床表现

    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尤其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开始行走时疼痛更蚜显,活动,一段时何后疼痛反而减轻。压痛点在跟骨负重点稍前方的足底腱膜处。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可见在足底腱膜跟骨附着处可有钙化现象,其形状类似跟骨棘,不过足底腱膜的钙化显得平而小,不如跟骨棘突向皮下。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顶捻法  用拇指在压痛部位顶压,同时作捻法。

    (二)药物治疗

    外用药

    (三)其他疗法

理疗  局部磁疗,可用静磁场法,将磁片用胶布贴在疼痛部位,3-5日检查l次,或更换粘贴部位。

 

跟腱滑膜囊炎

    跟腱滑膜囊位于跟下脂肪垫与跟骨之间.

    [病因病机l

    长期站立在较硬地面上工作,或跟部受过挫伤,可使滑膜囊渗出增加和充血,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行走或站立时跟下疼痛较明显,足跟骨结节下方可有肿胀,局部压痛,按之有囊性感。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无异常表现,但可协助排除骨性疾病。

    [辨证论治]

    (一)药物治疗

    1.内服药  治宜活血、化瘀、舒筋。

    2.外用药

    (二)其他疗法

    1. 局部封闭疗法

    2.手术疗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而疼痛较甚者,可考虑作滑膜囊切除术。跟骨下脂肪垫炎

    跟骨下脂肪垫位于跟骨与跟部皮肤之间,脂肪致密而发达,当跟骨下脂肪垫受损伤,发生充血、水肿、增生等病理改变,出现足跟肿痛、不适,称为跟骨下脂肪垫炎。但因跟部皮肤较厚,故一般跟骨下脂肪垫较少损伤。

    [病因病机]

    多有足跟部外伤史,如足跟被石子硌伤,引起跟骨下脂肪垫损伤,产生充血、水肿、增生、肥厚性改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方疼痛,按压时似有肿胀性硬块感,并有压痛.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无异常表现。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可每日按摩足跟部,以促进局部血液流通,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二)药物治疗

    外用药  中药可选用海桐皮汤外洗,每日l剂,外洗工一2次。    .

    (三)其他疗法

    1.理疗  可选用超短波电疗法,每日1次,每次20-30min,亦可选用红外线疗法。

2.局部封闭疗法  必要时可用泼尼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2m1作局部封闭,每周1-2次,2-3周为土疗程。

 

    肾虚性跟痛症

    肾虚性跟痛症多由肾气亏损,骨失滋养而致的足跟疼痛、不适之症。《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载有“肾者……其充在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则述“肾生骨髓”,“在体为骨”。说明肾对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有重要作用。

     [病因病机1

    年老体弱或久病长期卧床不起者,由于肝肾不足,骨痿筋弛,足不能负重,而发踉痛。现代医学则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骨质疏松而致跟痛。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行走、站立时感两腿酸软无力,两足跟部酸痛,行走时间越长,酸痛越明显,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可见跟骨有脱钙、皮质变薄的表现。

    [辨证论治]

    (一)药物治疗

    内服药

    (二)功能锻炼

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功能锻炼,如膝、距小腿关节的屈伸锻炼,以增强下肢的肌力。继之可鼓励患者步行,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使之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减少跟骨骨质疏松。

康复热线:0754-85633338 13923918933
微信
扫一扫
专家在身边
微信号:jzjkzx
中心地址:澄海区文冠路雍景苑Y17-18号
联系电话:0754-85633338  手机:13923918933
Copyright©2024 汕头市澄海区许荣达中医诊所
粤ICP备15001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