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灸,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简称肩周炎。临床上患者多为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由于后期肩关节僵硬,活动明显受限,又称“肩凝症”或“冻结肩”。其病理表现主要是关节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本病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程,初始时疼痛和僵硬缓慢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本病的自然转归期,据文献报道为2年左右。
[病因病机]
老年人肝肾渐衰,气血虚亏,筋肉失于濡养,若受外伤或风寒湿邪侵袭,易致肩部经脉不通,气血凝滞,筋肉挛缩而变生诸证。患者肩周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显示肱骨头周围的关节囊是增厚而收缩的,组织学观察为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肩周所有组织都有轻度炎性改变,包括肌腱的滑动面。临床上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囊炎、肩袖破裂和创伤或因病造成的肩部长期固定不动、内分泌紊乱、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均可继发引起肩部肌腱、肌肉、关书囊、滑膜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发生纤维化,使肩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间粘连,关节囊皱裂闭锁,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间发生粘连,喙肱韧带增厚挛缩成索状,滑膜隐窝闭塞,肩峰下囊增厚,囊腔闭塞,关节囊粘连至骨,肱二头肌腱与腱鞘均有明显粘连,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紧张,将肱骨头抬高可限制其各方向的运动。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多数病例慢性发病,患者先感到肩部、上臂部轻微疼痛,随后逐渐加重并感到肩部僵硬,疼痛可为钝痛、刀割样痛,夜间加重,甚至痛醒,可放射到上臂和手。检查肩部有广泛压痛,上臂紧贴胸廓,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旋外、后伸障碍最显著,如不能梳头、穿衣等。
肩周炎一般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复期。
l.疼痛期 发病早期疼痛常在三角肌附着点范围内,多为持续性并逐日加重,肩部广泛压痛。上臂外展、后伸或旋外活动最早受限,而旋内、内收动作受影响较晚且较轻。此期病程约1个月,亦可延续2—3个月。
2.僵硬期 肩痛逐渐减轻,但肩关节活动越来越明显受限,活动范围可比正常减少约1/2,严重时只有肩胛骨在胸壁上移动,伴随而出现肩部肌肉萎缩。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逐渐缓解,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 肩痛基本消失,肩活动范围亦逐渐增加,首先旋外活动逐渐恢复,继之为外展和旋内等。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虽有分期,但临床中有时亦会交替出现各期症状,但几乎所有患者都能自发性终止。若身体营养状态不良,单侧起病后可出现双侧性病变,或病痛治愈后又复发。
(二)X线检查
病程日久者可见肱骨头有斑点状骨质疏松,肱骨大结节有不规则增生和致密阴影,余无异常表现。
(三)鉴别诊断
l.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项部及肩、上肢疼痛,放射痛,肩部无明显压痛点,肩关节活动受限不明显,椎间孔压迫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町阳性,颈椎x线摄片多有阳性改变。
2.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呈游走性,可波及多个关节,肩关节活动多不受限,活动期血沉,抗“O”值偏高,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显效。
3. 冈上肌腱炎、肩袖不完全破裂、肱二头肌腱炎、肩部扭挫伤等 可参照有关章节。
[辨证论治]
本病多能自愈,但易复发,预后良好,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的功能锻炼。治疗时应从整体出发,全面检查,切忌简单粗暴一次性手法松解粘连。应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必难支,若手法再误,万难挽回”为戒。
(一)手法治疗
首先用弹拨、分筋手法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喙突附着点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纤维关节囊下部进行充分松解。在肩部旋外时,手法弹拨、分离肩胛下肌腱及其下部之肌纤维;外展时纤维关节囊下部可闻及如撕布样声,说明粘连已撕开。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取坐位,医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用另一手的拇、食两指分别放在患肩的前后,用分筋手法推按肩关节周围的筋结;力量由轻渐重,活动范围由小渐大,两手配合,边动边按,经充分活动后,再将患肢被动上举、外展、旋外、内收、后伸、旋内。施术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必须在患者尚能忍受的情况下进行。隔日治疗工次,10次为l疗程。
(二)药物治疗
l. 内服药
(1)风寒型:可见于病变各期。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恶风畏寒,复感风寒之邪疼痛加剧,得温则痛减,或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弦。治宜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方用三痹汤或桂枝附子汤加减。
(2)瘀滞型:多见于病变的早、中期。肩部疼痛或肿胀,以夜间为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舌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3)亏虚型:多见病变后期。肩部酸痛,劳累痛剧。肩关节活动受限,或伴肩部肌萎缩等,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偏气虚者,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偏血虚者,头晕,眼花,心悸,耳鸣等。偏气虚者,治宜益气、舒筋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偏血虚者,治宜养血、舒筋遥络,方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2.外用药 以上各型均可配合外用药,以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常用海桐皮汤外洗,外贴狗皮膏、热敷散等。
(三)功能锻炼
早期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减少主要由于疼痛和肌痉挛引起,此时可加强患肢的外展,上举、旋内、旋外等功能活动。僵硬期,患者可在早晚反复作旋内、旋外、外展、环转等动作。锻炼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爬墙锻炼是让患者侧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画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lOmin,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四)其他疗法
1.局部封闭疗法 将药物注射入肱二头肌腱鞘内,有时选用1%利多卡因3—5ml作颈交感神经阻滞,以减轻肩部疼痛和肌痉挛。
2.针灸疗法 取肩龋、肩醪、臂臑、巨骨、曲池等,并可“以痛为腧”取穴,留针20min,或加用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