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的关节,由四个功能性关节与其相应的关节囊组成,并有大量的滑膜囊,如肩峰下囊、肩胛下肌腱下囊、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及肱骨结节间沟两侧的滑膜囊、喙肱肌囊、前锯肌下囊、肩峰皮下囊等。1.肩峰皮下囊 2.肩峰下囊 3.三角肌下囊 4喙肱肌囊 5.冈下肌腱下囊 6.肩胛下肌腱下囊 7.背阔肌腱下囊 8.大圆肌腱下囊 9-12.正常存在,无正式名称
肩峰下囊位于三角肌近侧深面,而喙肱肌囊、三角肌下囊和肩峰下囊三者实际上是一;个大滑膜囊。该滑膜囊顶部与肩峰以及喙突肩峰弧紧密连接,而底部与各短小肌腱和肱骨大结节相连。肩峰下囊的主要作用是使肱骨大结节与三角肌,肩峰和喙肩韧带分开,减轻在肩关节外展和旋转时以上结构间的摩擦。滑膜囊是一个潜在的间隙,有滑膜作内层,分泌滑液,润滑囊的内层。
[病因病机]
肩峰下囊炎主要继发于其囊底结构的病理变化,即冈上肌腱的病变,亦有因风湿病所致者。
滑膜囊组织夹于肩峰与肱骨之间,长期反复摩擦可致损伤。冈上肌腱发生炎性改变时,易累及滑膜囊组织而发生炎性渗出、肿胀等改变。炎性改变迁延日久,不断刺激滑膜囊组织,使之肥厚,相互粘连,尤以囊内为著。如此降低了肱骨大结节与肩峰软组织之间的活动性,影响了肩关节的外展、上举及旋转活动。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者,肩部广泛疼痛,并逐渐增剧,夜间常痛醒,运动时加重,尤以上臂外展和旋外时为著,可向肩胛部和颈、手等处放射。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明显,当滑膜囊肿胀和积液时,亦可在肩关节区域三角肌范围内出现压痛。为减轻疼痛,患者常使肩关节处于内收、旋内位。有时因滑膜囊肿大而引起肩部轮廓扩大,并可能在三角肌前缘出现一圆形的隆起。
慢性起病者,疼痛多不剧烈。疼痛部位常在三角肌止点,肩关节外展、旋外时疼痛加重,且夜间疼痛加重,可影响睡眠,检查时压痛常在肱骨大结节部位。
(二)X线检查
X线摄片一般无异常表现。病情日久者,可见冈上肌的钙化阴影。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手法适用于亚急性或慢性期。医者先于肩峰下作轻轻揉按手法,继用旋肩的方法(见“肩部扭挫伤”手法治疗),使该滑膜囊在肩峰、三角肌与肱骨头之间进行间接按摩,以促进炎症吸收与组织修复。再于局部以分拨理筋手法理顺筋络,以行气活血。
(二)药物治疗
l 内服药
(1)瘀滞型:多见于早期。局部肿痛、压痛,皮肤暗红,触及有波动感,质较硬,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2)虚寒型:多见于后期。局部酸胀、困累,畏寒喜暖,神疲体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气血,温经通络。方用桂枝汤加味。
2.外用药 可适当选用追风膏或中药热敷等方法。
(三)功能锻炼
(四)其他疗法
1. 罐法 用于陈伤,可攻逐瘀血,或祛风寒湿邪,有助于气血流通。
2.局部封闭疗法 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选择应用。
3.手术疗法 长期顽固性疼痛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行肩峰切除术或单纯切除肥厚的滑膜囊,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