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内收肌群损伤又称骑士损伤,可因一次过度牵拉或反复牵拉产生损伤,造成股内侧部疼痛、行走不便等症。
股内收肌群构成股内侧肌群,是髋关节内收、屈曲和旋转的主要肌。其最内侧是扁而长的股薄肌,内侧由上而下并列着耻骨肌,长收肌、大收肌。长收肌和耻骨肌的深面是短收肌,其间夹有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属腰丛的分支,通过闭膜管而分布于股内收肌群。
两足站立时,股内收肌群的主要作用是稳定骨盆。“立正”姿势时,股内收肌群强力收缩使两腿紧贴。在某些运动如骑马、滑雪、攀登、蛙泳中,股内收肌群亦起重要作用。
[病因病机]
股内收肌群损伤可因一次过度牵拉或反复牵拉产生损伤,多在骑摩托车或骑马时两腿用力挟持时间过长,或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发生。尤其是骑马跳越障碍时,紧收着的两腿被马鞍暴力撑开时更易发生。足球运动员铲球、小儿攀登高处时,髋被动外展,可造成同样损伤。在打羽毛球和网球跨步救球时,或在滑冰运动中,高速滑行时绊倒,也可拉伤内收肌群。由于长收肌起白耻骨上支,在大收肌起点的前方,向下斜行止于股骨粗线,跨度较长,起止点集中,故首先受累。损伤程度根据暴力大小而不同,轻者仅少数肌纤维断裂,重者肌肉可完全断裂。损伤后局部出血,继而纤维化。慢性的反复损伤可引起耻骨部止点处的病理性改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股内收肌群损伤表现为大腿内侧疼痛和抗阻力疼痛,大腿内收、外展受限。急性损伤后,局部可有明显肿胀和皮下瘀斑,在耻骨上支或肌腹上常有明显压痛。完全断裂者在肌肉抗阻收缩时有异常隆起,并可触及断裂的凹陷和肌张力降低。部分股内收肌群扭伤,大腿内侧疼痛,脚尖不敢着地,下肢呈半屈曲位,成人需搀扶,小儿需背抱。有时可在大腿内侧触到条索状隆起。
(二)X线检查
早期多无异常表现。急性损伤后期或慢性反复劳损X线摄片可显示股内收肌群附着部位的钙化阴影。
[辨证论治]
(一)手法
股内收肌群扭挫伤或不完全撕裂者,或恢复阶段可用手法理筋,理顺肌腹,疏通经脉。
1理筋法 患者仰卧位,伤肢屈膝屈髋,轻微旋外位。医者站在伤侧,一手拇指在股内收肌群处用分筋弹拨法,以解除粘连、痉挛 再用一手托胴窝,另一手拇指沿股内收肌群向上顺之,同时将髋关节伸直 如股内收肌群止点部位压痛,可用捻法。最后,用揉法使痉挛的股内收肌群放松。
2收肌群扭伤复位法 嘱患者站立,两足跟着地,两脚分开,或由旁人稍搀扶。医者蹲下,用两手拇指或单手四指按压疼痛的肌肉或隆起的肌束,用分筋法左右分拨,然后顺肌肉走行方向自上而下疏通2次。以达顺筋归位,筋络舒展。
(二)药物治疗
1. 内服药 损伤初期,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方选祛瘀止痛汤或内服三七伤药片。后期治宜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方选舒筋活血汤、舒筋丸等。
2.外用药 早期以消炎止痛膏外敷,加压包扎外固定,后期外用海桐皮汤熏洗或湿热敷。
(三)功能锻炼
部分肌肉断裂者,早期下肢外展位拉长受伤肌肉,主动练功,防止疼痛性疤痕挛缩形成,促进后期功能恢复。
(四)其他疗法
1. 局部封闭疗法
2.手术疗法 肌肉完全断裂者,或有血肿形成时,应手术治疗,术后约6周后逐步作外展和内收活动。